协会电话:020-85189340
湿地新闻

湿地图片赏析

湿地新闻

首页 > 湿地新闻 > 湿地新闻

以规划为引领,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12-16  作者:  浏览次数:109次
  

2022年11月5日-13日,以“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致辞,明确提出“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并呼吁国际社会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广州地处南岭山地向珠江口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河口海岸城市,“山海交接,三江汇流”,蜿蜒密布的河涌水网和咸淡水交汇的滨海系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湿地总面积约7万公顷。广州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端位置,是成百上千万迁徙性水鸟的越冬、觅食和栖息“中转站”。

 

国土空间作为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是物种和基因多样性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2021年以来,广州加入了世界银行生物多样性城市网络(Cities for Biodiversity,以下简称“C4B”),与巴黎、格拉斯哥、洛杉矶等城市共同探索将绿色和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纳入规划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今年4月,我市代表参加了世界银行举办的C4B第一次深度研讨会,围绕“绿色城市——将城市绿化和生态融入城市和社区规划,连接蓝绿基础设施”主题,来自世界不同区域的典型城市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开展了深入交流,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共享智慧与经验。

 

同时,广州在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试点工作中,与斯坦福大学领衔的NatCAP团队合作,以海珠湿地为示范,构建了固碳、城市降温、游憩、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五个生态效益测算模型,开展了绿色基础设施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估,通过探索湿地生态价值资产化评估的技术路径,为城市湿地生态修复与品质提升提供支撑。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水光潋滟,草木斑斓,修复人类与自然之间破碎的关系,是飞鸟鱼虫的天堂,也是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对于广州这样一座湾区河口城市,湿地孕育了岭南特有的水乡文化,同时发挥着维育山水林田湖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功能。

 

未来,广州将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城市建设中积极保护湿地空间,探索湿地修复和生态价值转化途径,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持久魅力与蓬勃活力。

 

 

 

内容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众号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的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内容!

主办单位: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   |    协会电话:020-85189340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2014 GWCA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74097号        powered by vancheer
分享至